精品无码视频,青青青蜜桃娱乐视频,色九九九,日韩国产精品爽爽影院

加入收藏 |
更多>>

企業(yè)視頻

更多>>

重要通知

精準扶貧得人心  感恩幫扶送錦[03-04]
關于招聘嶺東泵站水泵工的通知[07-20]
吉爾吉斯凱奇-恰拉特公司用工信[07-11]
西藏華泰龍公司用工信息[06-30]
貴州金興黃金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06-19]
招聘啟事[06-19]
關于對自愿從事井下一線工作員[06-19]
廉政公益廣告[11-27]
更多>>

聯(lián)系我們

地址:吉林省樺甸市夾皮溝鎮(zhèn)
郵編:132411
電話:0432-66742108
傳真:0432-66742144
郵箱:jpgbgs@163.com
更多>>

友情鏈接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中國黃金經(jīng)研網(wǎng)
中國黃金協(xié)會
第一篇 資源環(huán)境與生產(chǎn)經(jīng)營

【下部 第一篇】第一章 夾皮溝金礦自然概況(1-3)

2011/5/26 10:47:34 【字體:

下部  夾皮溝金礦志

 

 

    第一篇 資源環(huán)境與生產(chǎn)經(jīng)營

 

第一章  夾皮溝金礦自然概況

 

第一節(jié)  地理位置與自然環(huán)境

 

一、夾皮溝金礦區(qū)地理位置

夾皮溝金礦位于吉林省樺甸市東南部,長白山西北麓金銀壁嶺下,為中山山區(qū)。礦區(qū)本區(qū)坐落在夾皮溝鎮(zhèn)。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9°29′,北緯42°51′,F(xiàn)中國黃金集團夾皮溝礦業(yè)有限公司本部辦公樓地基海拔標高600。

夾皮溝鎮(zhèn)東北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其界嶺黃泥嶺北接富爾嶺延及威虎嶺。南隔二道松花江(現(xiàn)為白山湖區(qū)域)與撫松縣相望。西接白山鎮(zhèn),西北接老金廠鄉(xiāng)鎮(zhèn)。西距樺甸市城區(qū)86公里(直線距離62.5公里)。夾皮溝鎮(zhèn)地處東經(jīng)127°22′~127°47′(至嶺東富民屯),北緯42°33′~42°58′。夾皮溝鎮(zhèn)幅員面積650平方公里。

二、夾皮溝金礦的自然環(huán)境

夾皮溝金礦在吉林東南部山區(qū),正處金銀壁嶺北嶺之南,西南有長白山地龍崗山脈,北東有富爾嶺,屬吉林地區(qū)主要林區(qū)和特產(chǎn)區(qū)域。礦區(qū)南、西為松花江上梯級電站興建后形成的白山湖、紅石湖。礦區(qū)兼具山區(qū)和峽谷湖泊區(qū)的特點,環(huán)境幽美,景色壯麗,可以綜合開發(fā)礦產(chǎn)、水力、能源、特產(chǎn)、旅游資源,具有形成良好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的發(fā)展優(yōu)勢。

夾皮溝山區(qū)中有1000以上高峰5座,分別為:

北大嶺,即北大頂子,有東西兩座峰,東峰海拔1092。北大嶺西峰高1049,東西兩峰之間鞍部有通道。北大嶺雙峰地理坐標東經(jīng)127°29′、北緯42°52′。北大嶺南為夾皮溝礦本區(qū)。

英雄峰,即牡丹嶺高峰,海拔1063,為樺甸與敦化的界山,二道河子源于山南麓?谷沼⑿畚赫裱硣丶丛诖说亍6兰o八十年代樺甸縣人民政府命名牡丹嶺峰為英雄峰。地理坐標東經(jīng)127°35′、北緯42°57′。

掛牌溝大頂子,海拔1154,在夾皮溝嶺東黃泥河嶺,亦為樺甸與敦化的界山。地理坐標東經(jīng)127°40′、北緯42°54′。

齊云峰,高1012.3,位于金銀壁嶺南嶺,地理坐標東經(jīng)127°32′、北緯42°49′。此峰南麓為葦沙河(現(xiàn)學名山麻河)支流二道溝河發(fā)源地。

另外,在英雄峰附近還有永青峰高1027、長青峰高1015,現(xiàn)劃入老金廠鄉(xiāng)境。(均為海拔高度,下同)

夾皮溝鎮(zhèn)7001000米山峰,有10座:雙河嶺,高886,三道溝河源于該山西麓,金銀壁河支流菜搶子河源于該山東麓。黃泥河大嶺,高995.8,為樺甸、敦化界山,大小黃泥河源于嶺西。連云峰,高992,金銀壁河、大朝陽溝河分別源于該山的北、東麓。中云峰,高915,五道溜河源于山南麓。摩天嶺,高980.5,其東為金銀壁河,其南為五道溜河。雙峰頂子,高727,四道溜河源于山南麓。十字頂子,高876,三道溜河源于山南麓。八家子山,高762,夾皮溝八家子礦坑口在山下。三道砬子河北山,高719.8,在三道溜河、二道溜河之間。二道溜河崗頂,高905.4,在二道溜河、頭道溜河之間。另外,溜河北山,高764,現(xiàn)劃入白山鎮(zhèn)境。

夾皮溝鎮(zhèn)境內(nèi),700以下的山峰不計其數(shù)。僅夾皮溝礦本區(qū),夾皮溝北山即有石門嶺、壁金嶺、迎山嶺、柴嶺等,南山有見金嶺、馬號南山等稱呼,其高度均在600以上。

夾皮溝位于松花江上游二道松花江之北。松花江原名“松阿里烏拉”,滿語意為“通天河”,又譯為“沿江”。三國曹魏時稱“栗末河”,遼時稱“鴨子河”,又改稱“混同江”,宋、金、元時期稱“宋瓦江”,明宣德年間改稱松花江。1937年(民國26年)時改稱吉林省境內(nèi)松花江與嫩江交匯處以上至兩江口為“第二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是第二松花江的兩個主源頭之一,發(fā)源于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天池。二道松花江又簡稱為“二道江”。二道江在夾皮溝鎮(zhèn)富民屯入樺甸境,至白山鎮(zhèn)兩江口與頭道松花江(簡稱頭道江)匯合。

發(fā)源于夾皮溝鎮(zhèn)并匯入二道松花江的一級支流主要有金銀壁河(長27.2公里)、五道溜河、三道溜河(長15公里)、二道溜河(長21.3公里)等。大朝陽溝河為二道松花江的二級支流,注入金銀壁河(即“金銀別河”,又稱“金銀鱉河”)。

葦沙河(現(xiàn)學名為山麻河)為第二松花江的一級支流,長39.2公里。葦沙河的支流會全棧河(歷史上稱“頭道溝河”,長25.8公里)、龔沙河(即“二道溝河”,長29.2公里)、夾皮溝河(長15.1公里)、三道溝河(長10.4公里)等均為第二松花江的二級支流。其中發(fā)源于夾皮溝鎮(zhèn)的有龔沙河(二道溝河)、夾皮溝河等。

從清朝至民國(含東北淪陷時期)一直把夾皮溝河視為葦沙河的正流。歷史上夾皮溝采金即葦沙河采金。夾皮溝河的支汊(因山峰夾流又稱為岔)五道岔、四道岔、三道岔、二道岔、頭道岔均稱為葦沙河五、四、三、二、頭諸道岔。葦沙河即夾皮溝河。清朝時,葦沙河之名又音轉為“渭沙河”、“葳沙河”、“崴沙河”等,均指夾皮溝采金之河。

夾皮溝境內(nèi),共8條河流(含二道松花江)。

三、水文氣象

夾皮溝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于受周圍人工湖區(qū)(白山湖、紅石湖)的影響,空氣濕度增大,略帶湖區(qū)小氣候特點。又因地處長白山區(qū),具山區(qū)小氣候特征。春季少雨氣溫較低,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年平均氣溫2.4。一月份平均氣溫最低,一般在零下20左右;七月份平均氣溫最高,一般在21℃~23左右。據(jù)記載,近幾十年19451月和1969年冬季氣溫最低達零下40、零下45.19727月氣溫高達36。夾皮溝無霜期每年約120天。

全年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量62%集中在夏季,一般68月降雨為多,尤其在7月下旬,往往形成連綿大雨天氣。19757月、19957月,均因大雨釀成山洪暴發(fā),洪水災害使礦山生產(chǎn)、生活受到重大損失。

夾皮溝盛行西南、西北風。由于東部嶺東大崗形成一道屏障,東南風受阻,一般風力不強。而西向來風包括西南、西北向來風,在山溝峽谷形成的風口處風力較大。平均風速可達34/秒。大風多出現(xiàn)在四、五月份。近年來間或出現(xiàn)西來黃沙塵天氣,但勢頭不強,尚未影響礦區(qū)生產(chǎn)生活。日照時數(shù)約21002200小時,全年總輻射量約為1100千卡/平方厘米。

夾皮溝基本風壓0.4KN/平方米;狙〾0.8KN/平方米。最大凍土深度1.70。地震基本裂度為6度。

四、野生動物植物資源

夾皮溝地帶性植被類型,原為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從植物區(qū)系看,屬于“長白山植物區(qū)系”。由于長期以來,人類的開發(fā)利用,尤其是近二百年來的采伐,松樹等針葉林大量被砍掉,地帶性植被類型已逐漸被柞、楊、樺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所演替。僅英雄峰下二道河子保有原始森林及高峰山區(qū)保有部分原始針闊混交林。現(xiàn)在夾皮溝一帶森林,由紅石森林工業(yè)局管理開發(fā),為吉林省主要次生林區(qū)域,屬重要的后備森林資源基地。有代表性的植物按主要用途可分為:

以木材利用為主的植物,針葉樹有紅松、紅皮云杉、魚鱗云杉、臭冷杉、沙松、長白落葉松、油松等;闊葉樹有柞、楊、白樺、楓樺、水曲柳、黃波蘿(黃柏)、胡桃楸、紫椴、色木、榆樹、柳樹、刺楸等;下灌木有懷槐、暴馬子、青秸子、老鸛眼、茶條、黃楊木等。

食用植物,野菜類有蕨菜、薇菜、山芹菜、刺老芽、黃花菜等;山果類有山葡萄、山釘子、軟棗子、山梨、山里紅、山核桃、紅松籽、榛子等;食用菌類有黃蘑、榆蘑、榛蘑、松蘑、冬蘑、黑木耳、猴頭等;淀粉類有橡子、百合、黃精、玉竹、桔梗等。

藥用植物,以地下部分或全草入藥的有人參、黨參、輪葉沙參、黃芪、細辛、龍膽、木賊、天南星、天麻、貝母、紫蘇、蒲公英、云芝、益母草、北柴胡、貫仲等;以干皮或根皮入藥的有黃波蘿干皮、花曲柳干皮、黑樺干內(nèi)皮、刺五加根皮、短梗五加根皮、木通等;以果實、種子入藥的有山杏、五味子、南蛇藤、牛蒡等。寄生植物冬青也入藥。

觀賞植物,草本的有牡丹、石竹、馬蘭、野菊花、芍藥、冰凌花、映山紅等;木本的有山梅花、野玫瑰等;藤本的有五味子、木通、軟棗子(獼猴桃)等。

野生蜜源植物有糠椴、紫椴、暴馬子香、胡枝子、紫穗槐、刺玫薔薇、紅草、益母草等約40多種。

草類資源有羊草、星星草、狼尾草、馬尾草、莠草(狗尾草)、馬房草、水稗草、扁擔草等。最著名的是靰鞡草,俗稱東北老三寶之一。還有元寶草。

野生動物,東北虎最近又出現(xiàn)在夾皮溝四道溜河一帶,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其他動物有黑熊(俗稱黑瞎子)、野豬、狍子、鹿、獾子、貂、狐貍、黃鼠狼、野兔、松鼠等。著名的鳥類有飛龍。

動物中的藥材,名貴稀有品種有虎骨、鹿茸、麝香、熊膽、蛤蟆油,F(xiàn)在禁止捕殺的東北虎等。

夾皮溝一帶山溝盛產(chǎn)蛤什蟆。

夾皮溝二道松花江現(xiàn)為白山湖水域。盛產(chǎn)鯽魚、鯉魚、鰱魚、鯰魚、鱸干條、鰲花、草根魚、鳑頭、黃箍嘴、黃魚等,尤以白魚(小者名“島子”)最著名。

五、風景資源

英雄峰:位于夾皮溝鎮(zhèn)東北部,屬張廣才嶺山脈,是樺甸市和敦化市的界山,主峰海拔1063。英雄峰原名牡丹嶺。小二道河子發(fā)源于此峰南麓。

英雄峰,在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年代,以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漫無邊際的原始森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為抗聯(lián)抗擊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活動場所。英雄峰南側樺甸境內(nèi)的牡丹嶺西麓小二道河子東岸,有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政委兼副總指揮魏拯民住的密營和殉國地。1981420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樺甸縣地名委員會將此峰命名為英雄峰。樺甸縣人民政府在此立碑紀念抗日英雄魏拯民。英雄峰下魏拯民烈士墓周圍數(shù)平方公里,至今一直保留著原始森林面貌,古木參天,紅松林立,F(xiàn)為紅色旅游重要景點。

吊水壺:又名吊水湖。位于夾皮溝嶺東金銀壁河河谷之中,是這一帶絕妙的自然景觀。

金銀壁河河谷,有嶙峋怪石錯落其間,水流湍急,浪花四濺,既清靜幽雅,又雄偉壯觀。河谷東有整塊巨石,長29,寬14,天然巨石如玉,高出水面,橫臥河中。經(jīng)河水沖激,石面更是光滑無比。河谷西有一深潭,潭上山巖陡峭,潭形如壺。潭水幽邃,反射巖上濃密樹蔭,更顯深綠可愛。潭水受河水擊注時,水面白浪翻花,像開水滾騰一樣。因巖石攔堵河水,流水長年激蕩,在巨石西沖出一條長約30、高約30厘米、寬約20厘米的溝槽。流經(jīng)溝槽的水,高吊數(shù)米,落入“壺”中,所以人們稱之為“吊水壺”。吊水壺附近山中,盛產(chǎn)人參。經(jīng)吊水壺的金銀壁河水是活水,水質(zhì)優(yōu)良,人稱“參水”。

北大頂子:夾皮溝北嶺,俗稱“北大頂子”。是夾皮溝登高遠眺、思通古今的著名景點。

北大頂子有東西兩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兩峰之間成鞍形,有通道相連。兩峰結伴,萬古相隨。東峰上有瞭望塔,高數(shù)十米。晴日,登高望遠可遙見白頭山(天池)雄姿。長白山如濤,松花江似練。林海茫茫,江山如畫。從夾皮溝登山,可經(jīng)過著名的“押金碾子”,這是清朝時馬文良與韓憲琮(韓邊外)采金留下的文物。在北大頂子西崗腿子(往老牛溝石匠房子方向),還可看到那時留下的采石場遺址。

白山湖溜河口子:松花江上梯級電站建成后,出現(xiàn)松花湖、紅石湖、白山湖各梯級人工湖。夾皮溝鎮(zhèn)境內(nèi)諸道溜河口子(其中頭道溜河現(xiàn)劃入白山鎮(zhèn))成為白山湖水域。這里水天一色,湖光山影,景色秀麗,是人們旅游、休閑、垂釣的好去處。

從夾皮溝礦區(qū)到溜河口子已有公路相通,驅(qū)車半個小時即可到達。乘舟西行可到達白山水電站,過去的老惡河處已筑起高百余米的雄偉大壩,“高峽出平湖”。人工美與自然美融匯在一起,非常壯觀。

從頭道溜河到五道溜河,夾皮溝一帶至今都留有當年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密營遺址。這里是楊靖宇、魏拯民率部活動的著名抗日游擊區(qū),曾是抗聯(lián)第一路軍指揮部所在地,也是二軍從夾皮溝嶺東穿越林海到濛江金川與一軍會師的通道。現(xiàn)在,當人們流連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唱著《義勇軍進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想起抗日英雄們當年英勇奮戰(zhàn)的情景,會激起愛國的萬丈豪情。

 

第二節(jié)  夾皮溝金礦區(qū)地質(zhì)狀況(此為歷史表述情況)

 

    一、地層與砂金類型

樺甸地層有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其中,夾皮溝、會全棧、溜河地區(qū)為太古界鞍山群地層;金銀壁至青茶館地區(qū)和紅旗溝大砬子一帶為古生界泥盆系地層;沿松花江兩岸分布的是新生界第三系地層,河谷兩岸分布的主要是新生界第四系地層,洪水位以上的現(xiàn)代河漫灘、沖積扇淺灘、殘破積層,均分布有砂金。

樺甸主要砂金有三種類型:現(xiàn)代河谷沖積砂金、階地砂金礦床、埋藏型 砂金礦床。其中,現(xiàn)代河谷沖積砂金分布于原生金礦帶上中下游的現(xiàn)代河谷,現(xiàn)已探明的砂金礦床有夾皮溝河谷砂金礦床、葦沙河砂金礦床、板廟子河谷砂金礦床、金銀壁河砂金礦床、輝發(fā)河水系砂金谷段、木其河砂金礦床、金廠溝砂金礦床等10處。

上述砂金礦床,大部分在夾皮溝金礦采金史上韓邊外采砂金區(qū)域之內(nèi)。

二、巖層與脈金礦床

樺甸巖層分布,為多期次侵入,以海西期最為強烈,海西期花崗巖分布在金銀壁至古洞河一帶(樺甸境以北);呂梁期花崗巖,分布于東北岔至大砬子一帶,即夾皮溝至北西帶下盤。

樺甸屬于天山至陰山東西復雜構造帶東端,相當于中國科學院最新劃分大地構造位置的膠東北緣的深大斷裂東側。輝發(fā)河大斷裂呈北向東,貫穿樺甸中部,次一級構造為北西向以及北東向和近南北向構造。這些構造經(jīng)多次變動,相互干擾和復合,嚴格控制內(nèi)生礦產(chǎn)分布。

樺甸境內(nèi)脈金分布廣泛,其儲量為吉林省首位,境內(nèi)主要分布在三個成礦帶:夾皮溝至王家店金礦帶、二道甸子金礦帶、金廠溝金礦帶。

夾皮溝金礦采金史上(包括韓邊外)采脈金區(qū)域,主要是在“夾皮溝至王家店金礦帶”。

夾皮溝至王家店金礦帶,礦床分布在夾皮溝至大砬子北西弧形斷裂帶兩側,長40公里,寬5公里,稱夾皮溝金礦田。

夾皮溝金礦田包括夾皮溝金礦床、三道岔金礦床、二道溝金礦床、八家子礦脈、四道岔礦床、板廟子礦床、以及王家店金礦點等。

夾皮溝金礦床 主蝕變帶長5000,寬300,有工業(yè)礦體13條。長度大于500,延深大于600的有兩條,即新6號脈、新3號脈,各脈平均品位2.266.8/噸。

三道岔金礦床 為大型礦床,礦帶長約2000,延深800,寬在100以上。礦脈大于200的,走向有兩條(即1、2號脈),延深400,厚度最大為18.922號),一般厚度為0.62.5,最高品位203/噸,平均品位15/噸,探明礦量為124萬噸,金屬量15噸以上。

二道溝金礦床 共6條礦脈,長度200左右,延深大于400的有3條(即52、1號脈),厚度一般在13米,品位一般在6.219.4/噸,平均12/噸。

八家子礦脈 工業(yè)礦體共6條,以3號和5號脈為主,品位在20/噸以上。礦體埋藏深,單脈長50150米,最長240,最大延深450,厚度0.32.5,最厚3.5

四道岔礦床 工業(yè)礦體共6條,主要是8號脈,走向長51,品位高達40/噸以上,礦石可選性好,實收率可達90%以上。

【編者說明:此條以上資料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內(nèi)容,未包含北溝礦、金嶺礦等礦床情況。有關情況可參見下條目和本書其他相關內(nèi)容。下文板廟子金礦床、王家店金礦點為夾皮溝金礦田區(qū)域礦床礦點。但不歸夾皮溝金礦生產(chǎn)經(jīng)營。為使讀者了解夾皮溝金礦田區(qū)域概況,故錄用。】

板廟子金礦床 由28個工業(yè)礦體組成,其中25個盲礦體,最長2500,最大延深600,寬20。單個礦體最長320,最短18,一般50200米,最大延深240,水平厚度最大7,最小0.05,一般0.21米,品位在420/噸,有的達40100/噸,最高達281.3/噸,平均品位為20.5/噸。

王家店金礦點 100以上礦體有44條。

(二道甸子金礦帶、金廠溝金礦帶略)

三、企業(yè)原八大礦山金礦床地質(zhì)特點金廠鄉(xiāng)鎮(zhèn))、八家子礦、金嶺礦、下戲臺礦、立山礦、四道岔礦,F(xiàn)將各礦區(qū)巖金礦床地質(zhì)特點分述如下:

三道岔礦區(qū) 含金石英脈賦存于鞍山群斜長角閃巖及混合片麻巖內(nèi)的三條片理化帶中,帶長2201650米,寬440米。其兩條片理化帶內(nèi)產(chǎn)7條含礦石英脈,規(guī)模較大者3條,均受北東向斷裂控制。單脈長度50200米,厚0.55米,延深200400米。呈板狀,透鏡以雁行式排列或平行脈產(chǎn)出。在主脈間小脈多為扁豆狀、串株狀、不規(guī)則脈狀或網(wǎng)脈狀分布。膨縮、尖滅、分支、復合現(xiàn)象明顯。產(chǎn)狀:傾向105125°,傾角6080°。礦石中金屬礦物有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磁黃鐵礦、自然金、自然銀等。脈石礦物為石英、綠泥石、方解石等。具細脈狀、條帶狀、角礫狀構造。圍巖蝕變有硅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碳酸鹽化。平均品位:金13.8/噸,銅0.32%。礦床成因類型屬熱液裂隙充填型礦床,規(guī)模為大型。

二道溝礦區(qū) 含石英脈產(chǎn)于花崗閃長巖與壓碎的鞍山群角閃斜長片麻巖外接觸帶50范圍內(nèi)。受北西向構造控制。工業(yè)礦體4個,長24290米,厚0.37米,深80310米。走向北西,個別北東向,傾向75°,個別115°,傾角5075°。礦體形態(tài)變化復雜,具透鏡狀、不規(guī)則脈狀等,分支、復合、膨縮現(xiàn)象顯著,吊側幕式排列。礦石礦物成分中金屬礦物以自然金、黃鐵礦、方鉛礦、黃銅礦、閃鋅礦為主,其次有自然銀等。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等,粒狀、格子狀等結構,呈條帶狀、網(wǎng)脈狀構造。圍巖蝕變分布于礦體及礦化斷裂兩側的片理化帶中,主要有硅化、碳酸鹽化、黃鐵礦化、褪色化,次為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等。品位:金6.912.2/噸,銅0.050.24%,鉛0.621.86%。礦床成因類型屬中溫熱液裂隙充填型礦床,規(guī)模屬中型。

小北溝礦區(qū)(即北溝礦區(qū)) 含金石英脈賦存在鞍山群混合巖、片麻巖中。共4個脈群。最大的一脈群長430,幅寬0.34米,平均厚1,深330。單脈長1520米,寬幾厘米到1.4,呈雁形排列,受北西向壓扭性斷裂控制。傾向60°,傾角7080°。其余脈群規(guī)模較小。礦石中金屬礦物有黃鐵礦、黃銅礦、磁鐵礦、輝鉍礦、自然金等。呈條帶狀、角礫狀、細脈侵染狀構造。圍巖蝕變較弱,僅見絹云母狀、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品位:金平均18.5/噸,銅0.65%。礦床成因類型為熱液裂隙充填型礦床,工業(yè)類型為石英硫化物脈狀金礦床。規(guī)模屬中型。

八家子礦區(qū) 區(qū)內(nèi)鞍山群三道溝組角閃片巖、斜長片麻巖、絹云片巖及混合片麻巖中有一條斷裂,長1500余米,深450以上,內(nèi)有石英正長斑巖脈充填,兩側片理化發(fā)育,含金石英脈即賦存于此。產(chǎn)狀:傾向145155°,傾角7585°。脈斷續(xù)長150300米,深400余米。單脈均為大小不等的扁豆狀體,大者長10余米,寬0.5。石英脈帶分布與片理化帶略有斜交,呈雁行式。礦石中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黃銅礦、黃鐵礦、自然金。呈條帶狀、塊狀、網(wǎng)狀構造。圍巖蝕變以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為主,硅化、綠泥石化次之,兩側蝕變范圍分別在1015米左右。平均品位:金14.3/噸以上,銅0.23%,鉛1.59%。礦床成因類型屬熱液裂隙充填型礦床。規(guī)模為中型。

下戲臺礦與立山礦區(qū) 為夾皮溝金礦床本區(qū)。主蝕帶長5000,寬300。從清朝開始開采,歷經(jīng)民國、東北淪陷時期采金,解放后采金、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復產(chǎn)、九十年代再恢復生產(chǎn)。巖金礦床賦存于花崗片巖中,屬于古期金礦脈,有10多條工業(yè)礦體。下戲臺礦區(qū)1990年復坑時基本上在老1、老2、老3號脈生產(chǎn)。立山礦區(qū)1997年復坑,自西向東開采了新1、老5、老8、新2、新4號脈等,以新4號脈規(guī)模最大,金品位達21.67/噸。幾條脈走向均為北東70°左右,向南西傾斜,傾角1840°。長度最大的為老5號脈770,最深的新6號脈670,厚度最大的為新4號脈,幅寬17以上,平均幅寬8。新6、新3號脈長度均大于500,延深均大于600

四道岔礦區(qū) 圍巖為鞍山群混合片麻巖、斜長角閃巖、角閃片巖、均質(zhì)混合巖。含金石英脈10條左右。呈似板狀、扁豆狀,以左行雁行式產(chǎn)出,受北東、北東向斷裂控制。傾向南東或北西,傾角2570°。脈長80470,寬0.11。圍巖蝕變較弱,僅見綠泥石化、硅化。金屬礦物以黃鐵礦為主,少量方鉛礦、黃銅礦,呈條帶狀、網(wǎng)脈狀分布。金品位0.234/噸,最高105.9/噸。礦床成因類型屬熱液型,規(guī)模小型。

 

第三節(jié)  夾皮溝金礦區(qū)礦產(chǎn)資源

 

夾皮溝金礦礦區(qū)內(nèi)的金屬礦床,金礦化極其普遍,金礦床以石英脈型為主,含金石英脈是多期、多類型,多階段的產(chǎn)物。已查明的礦區(qū)金礦床共12處,其中大、中型礦床6處小型礦床6處。

礦區(qū)內(nèi)的金屬礦床金礦化極其普遍,又以石英脈型為主。含金石英脈均為中溫熱液裂隙,充填石英脈礦床。近礦圍巖由于受成礦地質(zhì)作用影響,普遍有圍巖蝕變的現(xiàn)象,蝕變礦種有矽化、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及黃鐵礦化等。

一、礦物種類及含量

夾皮溝金礦礦物組成比較簡單,礦物種類共有15種,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及磁鐵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是石英、斜長石、絹云母等。

1    礦物種類及含量鏡下實測表

 

 

 

 

 

 

二、主要金屬礦物嵌布粒度

通過表2可以看出黃鐵礦粒度大于0.074毫米,占91.79%,方鉛礦占95.07%,黃銅礦占80.26%。黃鐵礦、方鉛礦嵌布度略粗于黃銅礦。

2  主要金屬礦物嵌布粒度鏡下測定表

 

 

 

 

 

三、主要金屬礦物出現(xiàn)狀態(tài)

黃鐵礦,在礦石中多顯粒狀及不規(guī)則狀,少部分呈現(xiàn)知自晶半自形晶出現(xiàn)并伴有溶蝕現(xiàn)象,部分黃鐵礦與白鐵礦成連晶出現(xiàn)。

方鉛礦,在礦石中含量很少,僅在礦體局部富集,從八家子坑口光片中見到方鉛礦多呈他形極不規(guī)則狀出現(xiàn)在石英中。由于應力作用,使方鉛礦顆粒有明顯柔皺結構,也有少許顆粒呈次文象結構,在礦石中方鉛礦交代黃鐵礦及石英顆。

黃銅礦,在礦石中含量較少。分布不均勻。多呈不規(guī)則粒狀,脈狀及碎屑狀出現(xiàn)在黃鐵礦邊緣和脈石中,有少量黃銅礦與方鉛礦呈連晶出現(xiàn)個別黃銅礦顆粒包裹磁鐵礦。

閃鋅礦,含量極少與黃鐵礦呈連晶出現(xiàn)。

磁鐵礦,僅在二道溝坑口見到,呈不規(guī)則粒狀集合體出現(xiàn)。顆粒表面多具裂隙并被后期脈石礦物充填。

四、非金屬礦物出現(xiàn)狀態(tài)

石英,呈其他半自形粒狀出現(xiàn),顆粒大小不等,最大粒度2毫米以上,一般在0.3~0.1毫米,最小粘度在0.05毫米以下。石英顆粒周邊常有斜長石及絹云母分布。

斜長石,呈他形晶體不規(guī)則狀及板狀出現(xiàn)在石英周圍,顆粒表面有絹云母及綠泥石分布。

絹云母,呈細小鱗片狀出現(xiàn)在斜長石中或其他礦物表面。絹云母是由斜長石蝕變而生成,粒度均在0.01毫米以下。

方解石,呈他形不規(guī)則粒狀,脈狀出現(xiàn)在石英、斜長石及其他礦物之間。粒度粗細不均。

版權所有:中國黃金集團夾皮溝礦業(yè)有限公司    吉ICP備05001162號
技術支持:吉林市捷林訊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訪問量:

吉公網(wǎng)安備 22028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