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fā)展的夾皮溝金礦(1981-----)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體制的重大變化,夾皮溝金礦主動投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在生產、管理、技術、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各方面展現(xiàn)了全新的面貌。
第一章 在改革中穩(wěn)步前進(1981年起)
進入80年代礦山生產、生活進入改革的歷史時期,礦山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礦長負責制做為主要管理手段,圍繞這一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礦山在發(fā)展中認識到了科技所發(fā)揮的作用,實施了一系列的技改項目,加大了對選廠的技改力度,提高了選冶能力。產金和效益明顯增長。
建設現(xiàn)代化礦山資源成為決定規(guī)模經營的重要因素,建國以來,圍繞三級礦量問題做了大量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滿足不了生產的長遠發(fā)展,三級礦量作為重要調整的目標,探礦增儲成為礦山的中心工作。近幾年先進的科技手段不斷被用于探礦,礦體不斷發(fā)現(xiàn),顯示了美好的發(fā)展前景。
在立足本礦搞好資源開發(fā)擴大成果的同時,對外開發(fā)探索不斷取得新進展。為采金業(yè)以外經營其它行業(yè)積累了新經驗。在這塊土地上集體產金和國有金礦同樣有過光輝的一頁,集體企業(yè)在當年曾解決過大量的就業(yè)問題,為礦山穩(wěn)定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礦山的發(fā)展是一部由幾代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夾皮溝金礦職工干部曾為建設新中國做出過重要貢獻,他們的思想,言行,行為成為影響后人的精神力量,在這種精神力量影響下,一代代礦山人為企業(yè)實現(xiàn)跨躍式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第一節(jié) 實行礦長負責制和經濟責任制
夾皮溝金礦從1960年10月23日起在經歷半年多停產以后,一切規(guī)章制度均被廢除,新的規(guī)章制度都是1961年8月復產后,特別是整頓過程中建立的。根據(jù)上級指示和國營工業(yè)工作條例(草案)的規(guī)定,結合夾皮溝金礦實際情況,1962年7月12日根據(jù)工業(yè)70條第八節(jié)54條規(guī)定,在企業(yè)的生產行政上,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即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根據(jù)這一精神,黨委和行政做了具體分工,黨委對行政工作的領導主要是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證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計劃,保證實現(xiàn)中央冶金部和省冶金局等上級行政主管機關下達的任務;黨委會有權討論決定本礦行政中的各項重大問題;檢查監(jiān)督各級行政領導,對國家計劃、上級指示、礦黨委決議的執(zhí)行情況。在礦黨委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礦山生產行政指揮工作,由礦長負責。
礦長負責制實行以后,礦生產行政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必須由礦黨委全體會議決定。但黨委無權改變國家計劃,黨委對礦行政生產工作所做的決定,不能同中央的決定,指示和上級行政主管機關布置的任務,下達的指標相抵觸。
礦長的主要任務和職責是:在黨委作出生產技術、財務等重大決定后,由礦長下達布置,并組織實施。黨委要積極支持以礦長為首的行政指揮系統(tǒng),行使職權。
1985年1月1日礦實行黨政分工,正式實行礦長負責制。
12月22日至23日召開礦十屆三次職代會,通過了制定四年發(fā)展規(guī)劃;分級分權管理的十條規(guī)定。12月24日,省冶金廳副廳長李介車來礦宣布省廳關于調整夾皮溝領導班子的決定。李鵬調出另行分配工作,于長江退二線任調研員。
礦長負責制,在經濟上實行層層包保經濟責任制、把產量、利潤成本費用層層分解到11個車間,17個科室和5所學校,47個工區(qū),323個小組,13個工種和632個崗位,在全礦形成了包保協(xié)的經濟責任制管理體系。
1986年1月8日,錢喜業(yè)書記宣布了省冶金廳黨組關于增補夾皮溝金礦副礦長的決定。楊紹山任夾皮溝金礦經營副礦長;劉志山任夾皮溝金礦生產副礦長。1月13日礦黨委召開推行廠長負責制動員大會,黨委書記錢喜業(yè)主持會議,副書記周鳳陽做了題為《認真推行廠長負責制,推動礦山企業(yè)管理向前發(fā)展》的動員報告。1月15日黨委舉辦推行廠長負責制骨干訓練班,由全礦中層以上干部參加,錢喜業(yè)書記做主講。
1987年1月7日開始舉辦更新觀念學習班,講座分四講,利用每周三干部學習時間學習三個條例,目的是為全面推行廠長負責做好思想準備。12月3日省冶金廳決定夾皮溝金礦實行礦長負責制。任期為三年。吉林省冶金廳副廳長代錫堯同志代表省冶金廳黨組宣布黨組(87)第35號文件,任命韓世銘為夾皮溝金礦礦長,夾皮溝金礦正式實行礦長負責制。
1988年6月改革了黨委辦事機構;基層黨務干部全部實行了兼職化,全礦分為四個系統(tǒng)。即生產指揮系統(tǒng)、經營管理系統(tǒng)、后勤服務系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系統(tǒng)。礦長韓世銘負責全面工作,主管辦公室、企管科、勞動人事科、審計監(jiān)察科和勞動服務公司。
礦長負責制實行以后,由礦長負責全面工作,黨委書記主要抓好黨務和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礦長搞好礦山生產。
礦長負責制,對經濟制度進行了五次修改和完善,由百分計獎,聯(lián)產計酬發(fā)展為以每兩黃金工資含量包干為主體的經濟責任制。
根據(jù)中央深化改革的精神,1992年成立夾皮溝黃金礦業(yè)公司。實行經理負責制。
第二節(jié) 探礦先行 采掘并舉
確保三級礦量平衡
按照部、局標準,礦山三級儲量必須達到3年、1.5年、6個月。從長遠看夾皮溝金礦的地質儲量一直都能維持生產的發(fā)展。但三級儲量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礦山對儲量的要求十分迫切。
2004年二道溝礦豎井下拓到1005米中段,三道岔礦達到740米。1981年二道溝坑開采工作在375米中段,掘進在420米中段。三道岔坑在245米和290米開采,掘進在335米,深部礦量越來越少,二道溝坑375米中段以下礦石量為4.23萬噸,金品位10.97克/噸,含金量464公斤。二道溝礦和三道岔礦當時均已進入深部開采。
四道岔坑地質變化較大,經坑探揭露吉冶六○四隊提交的13.6萬噸礦石量比實際減少到0.6萬噸,金屬由4801公斤減少到283公斤,分別落空95.6%~94.1%。
八家子坑口1981年仍處一基建階段,由于120米中段以上礦量少,第二年投產,生產能力達不到設計水平。因全礦黃金產量在逐年下降。
真對三級礦量不平衡,生產嚴重失調的現(xiàn)象,夾礦提出發(fā)揮工程技術人員作用,實行探礦采掘并舉。
1980年夾礦對將結束生產坑口的深部,兩翼上下盤開展了探礦,做好了擴大資源和閉坑的結論工作。但對于進一步擴大資源打開外圍局面,找到新的具有一定規(guī)?晒╅_采的后備坑口卻有很大困難。同年夾礦請求局、黃金公司、和吉冶六○四隊共同配合找礦。以解決“六五”期間生產問題。
此后,在二道溝坑420米0號脈與2號脈之間發(fā)現(xiàn)了三條工業(yè)礦體。在160米到200米中段,發(fā)現(xiàn)二條工業(yè)礦體,預計可獲金屬量70~100公斤。為擴大地質遠景,延長礦山壽命提供了生存發(fā)展的依據(jù)。1982年,夾皮溝金礦進一步調整了采掘關系,采掘順序,達到了復產以來的第一次三級礦量的基本平衡。
為了擴大地質資源,延長礦山生產年限,解決生產銜接問題,礦地質工作采用坑鉆結合的先進探礦方法,年進尺1432米,代替坑道探礦825米,提供礦石量2.8萬噸,品位13.6克/噸,金屬量382公斤,節(jié)省了探礦費用,擴大了地質儲量。
為了擴大地質資源,地測部門多次踏查礦區(qū)周圍的殘坑舊區(qū),高興坑口的開發(fā)和建設,就是外圍找礦取得的成果。
1985年礦發(fā)揮地工作人員的作用,加大了探礦投資,開展了深部成礦規(guī)律的研究。在發(fā)現(xiàn)二道溝坑第二成礦梯斷之后,在紅旗坑深部又找到了礦體。全年共發(fā)現(xiàn)礦點八處,坑探完成2028.2米,鉆探完成1433.03米,共獲得新增地質諸量79197噸,金屬量達1174公斤。其中工業(yè)儲量22766噸,品位達10克以上,金屬量231公斤;遠景儲量56431噸,品位在16克以上,金屬量943公斤。全年共完成生產探礦3087.7米,共獲得升級礦量67903噸,金屬量956公斤,三級礦量不平衡的問題得到了緩解。
1985年,根據(jù)生產規(guī)模和地質保有儲量情況,在全國黃金企業(yè)行列中,夾皮溝金礦已屬資源危機礦山。但一直到1996之前,公司每年的地質保有儲量卻能夠保證在10噸(金屬量)左右的水平,這期間,每年生產消耗的地質儲量基本上能夠和每年新增的地質儲量保持平衡。從1996年以后資源危機的矛盾充分暴露出來。地質保有儲量由10噸(金屬量)下降至7噸,到1997年末,保有地質儲量又下降到6噸(金屬量),這6噸(金屬量),不能被生產所利用的有1.64噸(金屬量)。到1997年末,能利用的保有地質儲量只有4.53噸金屬量。按1997年的生產能力1000公斤計算,保有年限只有2.2年。二道溝礦由于735米中段以下礦體厚度急劇變窄(由原來的1.00米變至0.40米),礦量急劇減少。至1998年底儲量只有1.79噸(金屬量),北溝礦到1998年地質儲量只有1.5噸(金屬量)由于該礦體變化較大礦量減少因素較多,只能開采至2002年末。其余幾個靠殘采維持生產的分礦無法預計。
八家子礦區(qū)從60年代就進行地質勘探工作,1975年開始基建。經過十幾年的生產,礦床400米中段以上的礦體已采完,在400米中段新發(fā)現(xiàn)了1.2號脈,南沿已到18號勘探線,探礦工作仍在繼續(xù),根據(jù)八家子礦體的賦存規(guī)律,預計在其深部有尖滅再現(xiàn)的可能。到1995年末,八家子保有地質儲為1.6萬噸,金屬量為153噸,原中間地質報告中所提交的地質儲量基本采完。80年代末,礦山針對保有儲量不足的情況積極開展地質研究工作。根據(jù)八家子礦床礦體賦存規(guī)律特點,工程技術人員利用400米中段向南探礦,到1995年末在400米中段南沿探獲了2號礦體。1996年,又在14#勘探線穿脈見到了位于正長斑巖上盤的1號礦體。使礦山擺脫了閉礦的命運。
1997年八家子經過近幾年的坑探,在400米中段南沿,距石門700米處,獲得了新的地質資源,C級量;14486噸。金品位21.49克/噸,金含量:318公斤。D級量:28203噸,金品位22.26克/噸,金含量626公斤C+D:42689噸,金品位:22.11克/噸,金含量:944公斤。
近幾年,夾皮溝黃金礦業(yè)公司加強了地質研究工作,成立了地質綜合研究組,加大了探礦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地質探礦工作還很不夠,綜合地質研究工作基礎薄弱,人員少,手段簡單,只能進行少量局部探礦、有限的地質研究工作。受采礦范圍的限制,地質找礦工作只能局限在幾個辦理采礦許可證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由于這些原因,給地質找礦工作增加了困難,資源遠遠不能滿足礦山發(fā)展的需要。從夾皮溝地區(qū)成礦條件看,幾次專家論證指出:“地質前景樂觀,工作程度不夠”公司正在全面、系統(tǒng)地進行地質研究和地質勘查工作,在地質科研和找礦方面“舍得下功夫,肯花大價錢”努力爭取在近幾年內使地質儲量有新的突破。
第三節(jié) 集體企業(yè)為采金做出貢獻
1979年夾皮溝金礦成立勞動服務公司,1987年改名金山金礦,金山金礦位于夾皮溝金礦礦區(qū),是夾皮溝金礦所屬的集體所有制小型礦山。勞動服務公司擔負著產金和安置待業(yè)青年的雙重任務,為了安置待業(yè)人員,當年曾辦服務性行業(yè)多個,解決了大量就業(yè)問題。勞服有日處理100噸的選礦廠一座,為夾礦的集體產金做出過重要貢獻。
1986年勞動服務公司繼續(xù)穩(wěn)步發(fā)展,全年完成產金100.82公斤,完成產值375.54萬元,利潤24.4萬元,安置待業(yè)青年1030人,在大豬圈、老采區(qū)邊緣,發(fā)現(xiàn)了新的礦脈,為穩(wěn)定產量起了積極作用。集體經濟的發(fā)展,使集體職工和待業(yè)青年的實際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集體職工平均工資為75.75元,獎金收入、福利待遇已超過全民職工,集體企業(yè)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1988年勞動服務公司提前一個月完成各項生產計劃,產金130公斤,成為全省黃金系統(tǒng)集體產金的第一企業(yè)。
1989年勞動服務公司實現(xiàn)利潤250萬元,當年又安置待業(yè)青年262人,1991年勞動服務公司提前一個月零十天完成生產任務,產金178.26.公斤,實現(xiàn)產值1058萬元,利潤180萬元,安置待業(yè)青年310人,新建家屬住宅樓1632平方米。當年,勞服在內部開展升級達標競賽,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8月,被吉林省政府授予“省預備級企業(yè)”,1992年勞動服務公司堅持走以產金為主多種經營之路,對長期虧損的服務行業(yè),實行大膽承包、租賃或股份制,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努力增產黃金。1994年12月勞服超額完成產金計劃,實現(xiàn)利潤16.8萬元。全年共安置待業(yè)青年224人,探明金屬量150公斤。
勞動服務公司自成立到1989年共完成產金826.313公斤,產值2744.5萬元,利稅約472.6萬元。1993~2003年產金1409.771公斤。
勞動服務公司是依法成立,獨立核算的集體經濟組織,是總公司的特殊組成部分,勞服自成立到現(xiàn)在的二十幾年間由小到大,最興盛時期職工人數(shù)近千人,曾為集體產金和解決就業(yè)問題發(fā)揮過重要作用。
1995年以后,勞動服務公司資源日益枯竭,三級礦量失調,一直在虧損經營,資產負債率已高達57.36%,截止到1998年11月末欠總公司帳目達502萬元,僅1998年不到一年的時間,總
公司代勞動服務公司交納電費、尾礦費200萬元。勞動服務公司脫離總公司已無法生存,2005年勞動服務公司解體,設留守處處理善后事宜。
夾皮溝金礦除勞動服務公司外,還有礦產公司(綜合礦業(yè)公司)興盛金礦兩個集體所有制單位。
1993年起勞動服務公司、礦產公司、興盛金礦分別歸屬夾皮溝黃金礦業(yè)公司,產金獨立核算,產金量為集體指標,不列入公司全民企業(yè)產金總量。
1993~1997年礦產公司(綜合礦業(yè)公司)產金159.835公斤,1996~1998年興盛金礦產金93.812公斤。1993~1998年礦產公司、興盛公司產金共253.647公斤。
勞動服務公司,礦業(yè)公司(綜合礦業(yè)公司)、興盛金礦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在全省的集體企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為集體產金做出過突出貢獻。
第四節(jié) 夾皮溝金礦企業(yè)精神的形成
夾皮溝金礦是新中國解放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進行黃金生產的礦山,恢復生產之初,礦井被淹沒,設備急待修復,生產機械設備和備件嚴重缺乏,供電中斷,工人缺衣少食,住無定處,生產和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夾礦職工家屬為了盡快恢復生產,支援人民戰(zhàn)爭,自己動手解決生產和生活問題,建糧店、商店,學校職工宿舍,組織熟悉生產有專長的老工人制定恢復生產方案,自發(fā)地組織起來分頭收集分散在各地各家的設備,打著火把到井下安裝。生產很快得到恢復。1948年5月夾皮溝金礦正式生產,當年生產黃金1萬兩。1949年生產黃金703.86公斤,銅109.7噸,創(chuàng)產值1091萬元,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
恢復中的礦山,嚴重缺乏技術人員,夾皮溝金礦的職工自力更生,發(fā)展黃金生產,1948年11月夾皮溝金礦第一期地質訓練班培訓了大量的東北各地的學生,1949年采礦、選礦、測量等訓練班培養(yǎng)各類專業(yè)技術干部160余人,這些技術人才后來成為建設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的領導骨干和技術骨干。有的還擔任了國家機關企事業(yè)的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為發(fā)展有色金屬工業(yè)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夾皮溝金礦建立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還被逐步推廣到有色金屬礦山,提高了東北有色礦山的生產和技術管理水平。
50年代夾礦人靠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新技術成果,摸索出了直線鑿巖、復式作業(yè)等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經驗,出現(xiàn)了一批像那寶玥、郭宣壽等在全國有影響的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礦山掘進效率由原來的0.7米/臺班,提高到1.4米/臺班,降低了井下粉塵濃度,矽肺發(fā)病率由1951的9.7%,下降到1953年的3.5%。為全國礦山減少矽肺病的發(fā)病率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3年,為迎接社會主義建設高朝在全礦各車間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創(chuàng)造了當時月進尺(掘進)的全國記錄。
1957年國家全面建設需要大量的外匯,夾皮溝金礦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使黃金生產攀上了第一個高峰,1952~1958年均在5000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黃金產量在1噸以上。
1959年夾皮溝資源急劇減少,到1960年10月閉礦,閉礦期間,夾礦干部職工不等不靠為國分憂,在副礦長趙春起的帶領下和老礦工一起爬山越嶺尋找地質資源,直到吐血還在堅持工作,終于找到了可供開采的礦脈,為夾皮溝的復產做出了貢獻。
1961年6月吉林省冶金局決定恢復夾皮溝金礦生產,當時礦區(qū)的生活面臨著許多困難,由于缺乏運力,糧食和等基本生活資料無法保證供應,職工幾個月吃不上供應的豆油,機械設備損壞嚴重,備件缺乏,在無法靠外援的情況下,趙春起提出先生產后生活的號召,廣大職工積極響應,搶時間爭速度,在50天內做好了恢復生產的一切準備,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舊采場中回收殘礦,僅3個月就生產黃金93.38公斤,老一代夾礦人用自己的敬業(yè)精神續(xù)寫了黃金生產新的一頁。
文革期間,夾皮溝的工人干部堅持生產,保持穩(wěn)定,為黃金生產做出了貢獻。從1970年起,夾皮溝金礦產量逐年上升,由1970年的786.04公斤,上升到1976年的1612.87公斤,工業(yè)總產值由1970年的1202.7萬元上升到1976年的2504.2萬元,出現(xiàn)了建國之后的第二個高峰期。
80年代夾皮溝金礦依靠礦山工程技術人員改造了大量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便生產能力有了逐步增長,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專項工程建設,找礦和探礦,在這些工程建設中,礦山的大部分資金都是靠群眾集資解決的,為國家減輕了負擔。
夾礦職工、干部這種可貴精神一代代地傳承著,成為建設礦山的一筆寶貴的財富,為了保持傳統(tǒng),激勵后人不斷進取,1989年1月3日,夾皮溝金礦第十二屆一次職工代表大會總結,提煉了“團結、進取、求實、奉獻”的8字,做為企業(yè)精神,把幾代人建設礦山的美好行為更加具體化,人們從夾礦精神中汲取建設礦山的力量,朝著規(guī)模經營實現(xiàn)北方“金谷”的目標邁進。在這種精神激勵下使生產不斷發(fā)展,礦山日益富裕,人們的精神境界不斷提高,在夾礦精神誕生的十幾年里礦山發(fā)生了巨變從新步人了新的起點。企業(yè)精神成為人們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源泉
1998~2000年夾礦經歷了兩次金價大波折,工資減半,2月份工資減發(fā)等實際困難,夾礦職工熱情不減,干勁不減,境界不減。與礦山共命運同呼吸。表現(xiàn)出高度的主人翁精神。
世紀交替,外部世界和昔日的礦山都發(fā)生了巨變,礦山的建設者新老交替,老的企業(yè)精需要得到完善和發(fā)展。2004年在以往企業(yè)精神的基礎上經過長期醞釀又誕生了“誠實敬業(yè)、奮發(fā)圖強”的新企業(yè)精神,以及建設礦山的經營理念,發(fā)展理念、價值觀。在新的夾礦精神的激勵下,礦工更加勤奮工作,生產穩(wěn)定快速發(fā)展。一座嶄新的現(xiàn)代化礦山正在崛起,企業(yè)精神不斷推動古老礦山文明的進程和發(fā)展。